醫藥工業最低點已過 行業復蘇跡象明顯
據220家醫藥上市公司2016年三季報顯示,有152家公司凈利潤增長,68家下滑。這份成績單較以往的顯著變化是,醫藥工業領域的上市公司基本取得豐收,或穩步增長,行業復蘇跡象明顯。
1、醫藥工業復蘇
剔除醫療服務、醫療器械、醫藥商業等62家公司,醫藥上市公司中余下的158家公司全部隸屬醫藥工業這一細分板塊。這158家公司1-9月的營業收入平均同比增長約6.7%,半年報中這一數據為5%;凈利潤平均同比增長約16.5%,半年報中這一數據約為16%。工信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醫藥制造業營收同比增長約10%,凈利潤平均同比增長約14%。由此可見,上市公司凈利潤增速優于行業平均水平。
在這158家公司中,凈利潤同比增長的有96家,同比減少或者虧損的有62家。其中,26家公司三季度凈利潤增速超100%,包括廣譽遠、通化金馬、廣濟藥業、紫鑫藥業、國農科技、太極集團、四環生物、天壇生物等。這些公司業績增長的原因普遍在于銷售規模擴大和新品上市,以及外延式擴張并表后的業績增長。
13家公司的凈利潤增幅在50%-100%之間,分別是振東制藥、富祥股份、亞太藥業、山大華特、金達威、億帆醫藥、博雅生物等。其中,金達威業績增長是因為維生素A的漲價,博雅生物的業績增長來源于血制品價格的上漲。其余公司基本是銷售規模擴大帶來的凈利潤上漲。
此外,還有57家公司的凈利潤增幅在0-50%。
業績同比下滑的有62家,降幅在100%-700%的有5家,分別是智飛生物、沃森生物、雙成藥業、誠志股份、雙成藥業。智飛生物和沃森生物因受“毒疫苗”事件影響,其疫苗產品流通渠道受到影響,短期內給公司疫苗產品的銷售造成較大沖擊。
2、行業最低點已過
農銀醫療保健基金基金經理徐治彪認為,醫藥板塊現在的性價比較高,行業最低點已經過去。國家食藥監總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所長林建寧則預計,今年醫藥制造業收入增速約為11.3%,產值3.2萬億元。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2015年上半年醫藥制造業收入增速創15年以來新低,增速僅為8.76%。行業收入增速跌破10%的情況僅在2000年之前出現過,當時是因為城鎮職工醫保制度缺失。在老齡化需求不斷釋放的當下,增速跌破兩位數的情況值得關注。今年上半年,醫藥制造業收入增速為10%,重回兩位數水平,較上年同期有所回升。
據介紹,自2009年國家新醫改拉開帷幕以來,醫??刭M力度逐年增強,醫藥工業依賴醫保飛速發展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醫藥工業近兩年面臨空前挑戰,醫院藥占比越來越小,藥品飛行檢查加強、藥品招標降價等限制力度越來越大。徐治彪表示,“目前整個市場過于關注政策的負面性,比如擔心‘三明模式’推廣會帶來較大沖擊。我傾向于認為,‘三明模式’更像是一個政績工程,其根本沒有可能推廣。”
上海先予工業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非標制定、研發、生產、銷售、工程服務為一體的工業裝備制造企業。公司以自主核心技術和系統集成優勢為依托,針對企業用戶在生產過程控制中的各種復雜控制要求,采用DCS和PLC等控制系統為企業量身定制,技術先進、可靠性高、經濟實用的電氣和自動化控制,生產,輸送,包裝、清洗系統,提供完整的非標制定自動化生產解決方案,從而有效為企業降低勞動力成本、提高品質、提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