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國家統計局公布工業企業財務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實現利潤總額28649 .8億元,同比增長11.4%,其中6月份的增速高于5月份。數據顯示,6月份工業企業銷售增長加快、成本有所下降,部分行業增長速度較快。多位受訪專家分析,目前經濟有回暖跡象,但仍然存在產能過剩等問題,調整結構的任務依然艱巨。 經濟有回暖跡象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實現利潤總額28649.8億元,同比增長11.4%。從6月單月來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880 .8億元,同比增長17.9%,增速比5月份提高9個百分點。 “從利潤數據上看,經濟有明顯回暖的跡象。”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稅系主任林江向南都記者分析稱,在上半年“穩增長”的大環境下,隨著微刺激等政策的推動,當前企業的財務數據明顯體現了投資項目的刺激作用,特別是一些規模較大國企,明顯受惠于地方政府的穩增長政策。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人士向南都記者指出,鐵路、棚戶區改造的投入金額都十分巨大,5月份基建投資與財政支出開始明顯提速,帶動了經濟增長,政策推動恐怕仍是增長的主要動力。 多位受訪者均表示,目前經濟確實有回暖跡象。“結合PM I數據來看,經濟結構也有所好轉。”好買基金首席分析師曾令華告訴南都記者,雖然同比數據有明顯提高,但從環比數據來看,提高的數值有限,經濟形勢回暖仍不是全面性的。 “部分行業受惠于轉型升級的大趨勢,并得到金融機構定向寬松政策的優惠支持。”林江告訴南都記者,未來消費的作用毫無疑問將繼續增長,但要想達到其它“金磚”國家G D P貢獻率60%以上的水平,還需要較長的時間,“需要等待中產階段形成,消費者消費信心提升,并對經濟前景有較好預期。” 經濟結構調整任務依然艱巨 6月份計算機通訊和電子制造業增長速度非常快,增速是比5月份提高了32.2%,少數行業拉動也較為作用明顯。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博士分析,制約企業效益向好的因素依然存在,一是資產產出效率下降;二是存貨增加,三是欠款增多,6月末,企業應收賬款同比增長12.7%。這些都將制約企業效益進一步好轉。 “這些問題都顯示,經濟結構調整的任務依然艱巨。”林江向南都記者分析稱,由于產能過剩問題沒能解決,在穩增長政策刺激下,新增投資仍然進入一些產能過剩領域,難免表現出這樣的問題。林江認為,未來關鍵還是要進一步調整結構。曾令華則結合近期的PM I數據分析稱,企業新增庫存較大,應收賬款增加,說明企業運營中的周轉速度下降,顯示出需求不足的隱憂。 對于未來的政策趨勢,林江告訴南都記者,下半年經濟的“微刺激”應該會持續,但在地方債大幅增長的背景下,刺激政策還有一些不確定性。他認為,下半年的刺激或會配合稅制改革、金融改革、財稅改革等經濟改革政策,推動建立良好的市場環境,避免由于“國進民退”導致經濟效益下降。 不過,前述券商分析人士判斷,未來政策繼續“加碼”的概率會降低。如果經濟繼續企穩,就業好轉,達到李克強總理的“合理區間”,將不會繼續加碼刺激政策。曾令華分析稱,因為房地產行業投資占比特別高,下半年房地產可能是經濟政策的“風向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