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中央在十二五規劃中強調“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并提出了幾方面思路和策略,作為戰略新興產業中的重點,節能環保和新能源產業在未來幾年的投資思路或許可以借此有所窺悉。 培育核心競爭力,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做大做強企業是解決供需結構矛盾的直接方式。最近幾年,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組件、風電整機組裝等行業迅猛發展,但隨之造成部分無效產能和劣質產能。不過在新的行業準入標準出臺后,產能過剩、增速減緩反而成為檢驗某些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的企業的試金石,擁有核心競爭力和產業并購資本平臺的龍頭企業將通過整合獲得更大更持續的發展空間。 大力發展節能環保行業,使之成為加快轉變經濟方式的重要著力點。企業始終將盈利性作為首要目標,而能迅速轉化為經濟效益的節能環保產業、循環經濟,在內生需求的刺激下將爆發出巨大的需求。很多節電、節油、節水以及大幅減少排污收費,以至于快速收回設備投資的節能產品,如變頻器、燃煤機組節油點火、三廢治理等必將越來越具有吸引力。 十二五規劃的一大突破是從“國強”到“民富”的轉變,提高居民收入、擴大消費將貫穿整個宏觀調控思路,大消費時代的來臨同樣使民用節能環保領域面臨機遇,如新能源汽車、節能型家電等。民用消費市場的啟動,是經濟發展方式從投資拉動到消費推動轉變的內在要求,將來的爆發性增長值得期待。 相信在國民經濟向環境友好型、集約型、技術資本密集型轉變的背景下,那些能盡快體現出經濟效益的節能環保和新能源產業的投資價值,是每位對中國經濟發展敏感的投資者都不會忽視的。
|